在使用三豐數顯內徑千分尺時,需要利用尺寸較大的一個接杆跟測微頭進行連接,然後再把它接到對應的測量觸頭進行測量,下一步就是在測量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觀察測微頭的對應固定以及鬆開的時候的一個變化量。然後在日常的生產當中可以利用這種尺,對一些物件的孔進行測量,這個時候需要把千分尺的觸頭伸進孔裏麵並且支撐在所要測量的孔的內表麵上,進行微分筒的調整,讓微分筒其中一邊的測量麵在孔徑向截麵內進行擺動,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易地找出較小的尺寸。
內徑千分尺 的使用方法
1 、 正確測量方法 :
1)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與其測微頭連接,依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接後的軸線彎曲。
2)測量時應看測微頭固定和鬆開時的變化量。
3)在日常生產中,用內徑千分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麵支撐在被測表麵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麵在孔的徑向截麵內擺動,找出最小尺寸。然後擰緊固定螺釘取出並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這樣就存在著姿態測量問題。姿態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例如:測量 75~600/0.01mm 的內徑尺時,接長杆與測微頭連接後尺寸大於 125 mm 時。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 0.008 mm 既為姿態測量誤差。
4)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接長後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麵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後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如不同截麵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 L 雖相同,當支承在(2/9)L 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所以在國家標準中將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準中規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 處和在離端麵 200 mm 處,即測量時變化量最小。並將內徑尺每轉 90°檢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然後我們在日常的生產當中可以利用這種三豐數顯內徑千分尺,對一些物件的孔進行測量。這個時候需要把千分尺的觸頭伸進孔裏麵並且支撐在所要測量的孔的內表麵上,進行微分筒的調整,讓微分筒其中一邊的測量麵在孔徑向截麵內進行擺動。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易地找出最小的尺寸。
下麵我們就可以擰緊千分尺的固定螺釘,把千分尺取出來進行讀數處理。
同時我們也有不需要擰緊螺釘而直接的進行讀數處理的,這往往存在姿態測量的缺陷。他們的讀數誤差在0.008 mm這樣的一個範圍。